评六年级王美发老师执教的“圆的认识”一课:
401陈先红:1.通过折一折、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。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。启发学生用眼观察,动脑思考,动口参加讨论,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,经历观察、操作类比,归纳等过程,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。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,使学生在具体、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,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,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,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。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、体验、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。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。
2.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:包括圆的概念、圆心、半径、直径、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,针对这种情况,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,让学生自学课本,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,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.教师通过适时,适度的演示和讲解,启发,点拨,设疑,解惑,运用折一折,画一画,量一量,想一想等形式,充分调动学生手,脑,口等多种感官并用,观察,比较,操作:,从而引导学生小结出圆的概念;通过画、折、比,想的方法进行探究,得出圆的有关特征,同时进行了相关练习,巩固所学知识。
402.李勤娟:1.注重操作实践,主动获取知识
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教师有目的、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,量一量,数一数,画一画等操作活动。所有的这些活动,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,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;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,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;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,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。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,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,你们发现了什么?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,从折痕中发现的;半径等长,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;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,是反复画、合作讨论悟出来的;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产生的 ;圆心和半径对圆的决定性作用是让学生在画圆中体察出来的。总之,使学生在“做数学的过程”中主动获取知识,发展思维能力,建立空间观念。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。
2、突出教学重点, 加深理解运用。
为了突出“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”这一教学重点,教师通过设问、设疑,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,在观察中仔细比较。为了突破“圆的画法”这一 教学难点,教师先示范画圆,引起学生注意观察画圆的方法,通过学生尝试画圆后,再引导归纳画圆的步骤,从而掌握方法。
403 付志伟:1、王老师的课设计较好,可是上出来的效果没达到他自己想要的结果。概念性的老师讲得很清楚,但是学生不一定全部记住了。
2、练习设计合理,能针对每个知识点及时巩固。板书设计也美观实用。
404温佩佩:1、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,掌握圆的知识特征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“探”。以剪的圆为素材,用圆规和尺子为研究工具,有目的、有意识安排学生用量。2、通过折一折、画一画的方法合作探究。圆心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。启发学生用眼观察,动脑思考,动口参加讨论,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,经历观察、操作类比,归纳等过程,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意识。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,使学生在具体、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,不但突出了教学重点,而且分散了教学难点,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。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、体验、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。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。
405 黄方来:王老师这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,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,教师有目的、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,量一量,数一数,画一画等操作活动。所有的这些活动,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,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;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,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;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,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。例如在将园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,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,你们发现了什么?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。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,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、量一量的操作空间,而且还让学生思考:在同一圆内,直径有多少条?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?在教师的引导下,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,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。
406温小芹 今天听了王老师《圆的认识》一课。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,包括圆的概念,圆心,半径,直径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。在教学过程中,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。1、在自学要求中展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,运用折一折,画一画,量一量,想一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动脑、动手、动口的感知并表达,从而得出半径与直径的关系,引导学生小结出圆的有美特征,教会学生善于观察,善于联想的良好习惯。2、充分利用多媒体,突破了知识难点直径半径无数条的特征。3、教学流程清晰,练习到位,环环相扣。
407黄晓燕:1、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:包括圆的概念、圆心、半径、直径、以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,针对这种情况,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,让学生自学课本,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,正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.教师通过适时,适度的演示和讲解,启发,点拨,设疑,解惑,运用折一折,画一画,量一量,想一想等形式,充分调动学生手,脑,口等多种感官并用,观察,比较,操作:,从而引导学生小结出圆的概念;通过画、折、比,想的方法进行探究,得出圆的有关特征,同时进行了相关练习,巩固所学知识。2、练习内容丰富。
408谢俊优:听了王老师《圆的认识》一课有以下感受:
1、 以复习导入新课,自学 合作 操作探究新知,课堂练习为知识巩固,课堂结构层次清楚。
2 个人建议 在讲解半径时,应先在自学之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圆上圆内和圆外三个方位;画圆的方法讲解太快,可让学生先尝试用圆形实物画,再导入如何准确地画圆,在用圆规画圆时感知认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,半径决定圆的大小。
409李雪梅:1、王老师通过复习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导入新课《圆的认识》,通过对比平面图形的特征,概括出圆的概念。2、探究新知中,设计了学生自学课本和动手实践的活动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。但自学课本以后,可让学生汇报学习情况,然后老师适时引导,点拔,解惑,这样可以省下时间讲后面知识,效果也会更佳。3、充分利用多媒体,直观生动的演示突破了知识的难点。比如,教学“直径、半径有无数条”这样的特征,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,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,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。
410温园生:1、王老师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,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。在教学“圆的认识”时,将学生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、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.学生通过自学教材,在画一画活动中领悟圆心、半径、直径的特征;通过动手量一量,明白“在同圆中半径、直径都有无数条”;学生动手做数学”的实践活动,把“教师讲授新知,教师操作演示活动”变成“教师设计活动,学生操作活动,领悟新知”的以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开放式过程.使学生主动探索,发现和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,学生的情感、智力、等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.教师的组织者、引导者、参与者的角色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.2、板书设计简洁,美观。
411许海萍 :1.王老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展开探究新知,掌握圆的知识特征。在学习过程中,安排学生用量一量、折一折、画一画的方法探究圆心、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。
2.练习安排非常及时到位,每个知识点学习完后,立即跟上了有针对性的练习题,及时巩固了所学新知。 |